第283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嘉靖的口气,却带了不足道:“七郎本不是军籍,之前又没授官,要不然也不会只区区指挥佥事。”
  道痴与刘从云对视一眼,明白嘉靖未尽之意。看来他最信任的还是王琪,而不是蒋家那两个表亲。对于王琪官职在那两人之下,他似有不满。
  王琪却晓得自己的分量,一个外乡小子,入值锦衣卫,还做了四品头目,这已经是幸甚。要是真让他做一把手、二把手,他还真未必能撑起那一滩来,说不定还要丢丑……
  从乾清宫出来,三人都神清气爽。
  不管是道痴这样的“投资者”,还是王琪与刘从云这样的“幸运儿”,都觉得回报颇丰,心满意足。
  尤其是王琪,多了几分底气。
  即便将来因尚主的缘故,连累伯父与堂兄们的仕途,可是他入了锦衣卫,就又多了一条路。即便耽误了堂侄们科举之路,但也可以换个法子补偿,选资历好的侄子入值锦衣卫,王家在官场上就多了一条路。
  他能做的,就是在锦衣卫混资历,等到退下来时,混个世袭指挥使或是其他,如此一来照佛家族一、两代人不是难事。
  心情大好后,王琪就盯着道痴手中的诰书。等出了宫门,立时夺了看过,见上面书的是“奉议大夫”,嘟囔道:“皇上近来器重二郎,还以为会赠‘中顺大夫’。”
  “中顺大夫”是正四品散阶封号,“奉议大夫”是正五品。
  道痴道:“皇上圣明。”
  这两日封赏从龙属官,看似一顶顶官帽送出去,可不管是皇亲,还是文武大臣,对于此事都没有异议,这也说明嘉靖的赏赐在众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,官职多在正四品止。几个品级高于正四品的,也多有因由,并没有刺众人的眼。
  道痴即便担了“伴读”之名,可年岁在这里,加恩先人已经是特例,正五品正好,要是正四品说不定就要引人口舌。
  王琪也想到此处,叹道:“皇上也不容易。”
  道痴想着王琪后日就要随钦差出京,道:“这诰封就请七哥带回去给祖母,等祖母上京时,往来馆驿也便宜些。”
  得了这份诰封,王宁氏就是五品太宜人,北上京城有资格入官驿落脚。
  王老太爷已经允诺,入秋后会安排王珍送王宁氏北上。想着王宁氏年过花甲,道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,恨不得亲自去接进京。
  可是他得了嘉靖吩咐,下月初入国子监读书,抽身不能,只能托给王琪。
  王琪犹豫一下应了,对刘三郎道:“三郎,我后日就要出京,这两日要带七郎去二伯家,就不回会同馆了。”
  刘从云明日起要入宫当值,现下也急着寻长吏司的旧友打探消息,就在皇城门口与王家兄弟作别。
  皇城外是六部衙门所在,兄弟两个直到出了天街,才雇了辆马车,却不是往侍郎宅,而是往顺娘家去了。
  “二郎,其实接叔祖母之事,不妨托给张姐夫。”上了马车后,王琪说道。
  “这是为何?”道痴带了几分不解:“难道伯祖父所言大堂兄秋后入京之事是假的?还是太麻烦大堂兄?”
  王府三郡主九月除服,两家入秋要言婚姻之事,王家宗房总要有人进京操持王琪婚事。
  王琪摇摇头道:“不是麻烦不麻烦大哥的问题,而是机会难得。”
  道痴听着依旧有些迷糊。
  王琪道:“二郎虽年少,可张姐夫却过了及冠之年,身上又有举人功名。皇上如今正缺人之机,还不若让张姐夫借接叔祖母之名,随我一同回安陆。这一路上,礼部尚书、翰林学士都跟着,借接让张姐夫混个脸熟,对于张姐夫也是好事……王府那边留守诸人,随王妃进京后,少不得再封赏一回。到时候将张姐夫举荐给皇上,也是机会。张姐夫即便不是王府旧人,却与皇上有同乡之谊。不过也要张姐夫心甘情愿才好,毕竟举人授官不如进士授官便宜。要是张姐夫志在二甲,再等几年出仕也不晚。”
  王琪的话虽有取巧之嫌,可道痴明白这确实这个难得的机会。
  举人考进士,哪有那么好考的。上万至数万举人汇集京城,可三年一次的会试每次取百余人。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。有的人考了几十年,依旧在举人上。
  就像张家老爷,还有刘家大舅,都是考了多年不第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